錫,一種略帶藍色的白色光澤的低熔點金屬元素,常以二價或四價形成化合物,主要以二氧化物(錫石)和各種硫化物(例如硫錫石)的形式存在,元素符號Sn。錫是大名鼎鼎的“五金”——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之一。在約公元前2000年,人類就已開始使用錫了。
錫在常溫下富有展性,特別是在100℃時,它的展性非常好,可以展成極薄的錫箔。平常,人們便用錫箔包裝香煙、糖果,以防受潮。不過,錫的延性很差,一拉 就斷,不能拉成細絲。而且,錫也只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會具有良好的展性。如果溫度下降到-13.2℃以下,它竟會逐漸變成煤灰般松散的粉末。一把好端端的 錫壺,會“自動”變成一堆粉末。這種錫的“疾病”還會傳染給其他“健康”的錫器,被稱為“錫疫”。造成錫疫的原因,是由于錫的晶格發生了變化:在常溫下, 錫是正方晶系的晶體結構,叫做白錫。在-13.2℃以下,白錫轉變成一種無定形的灰錫。于是,成塊的錫便變成了一團粉末。由于錫怕冷,因此在冬天要特別注 意別使錫器受凍。有許多鐵器常用錫焊接的,也不能受凍。1912年,一支探險隊去南極探險,所用的汽油桶都是用錫焊的,在南極的冰天雪地之中,焊錫變成粉 末股的灰錫,汽油都漏光了。錫不僅怕冷,而且怕熱。在161℃以上,白錫又轉變成具有斜方晶系的晶體結構的斜方錫。斜方錫很脆,一敲就碎,展性很差,叫做 “脆錫”。白錫、灰錫、脆錫,是錫的三種同素異形體。
人類發現最早的金屬是金,但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。而最早發現并得到廣泛應用的金屬卻是銅和錫。錫和銅的合金就是青銅,它的熔點比純銅低,鑄造性能比純銅 好,硬度也比純銅大。所以它們被人類一發現,便很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并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極為輝煌的一頁,這便是“青銅器時代”。后來,由于鐵的發現 和使用,青銅在我們祖先的生產和生活中才逐漸退居次要地位。但這并沒有使錫在人類發展史上,變得無足輕重,相反,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,它在工農業生產 中,以及尖端科技部門中,有了愈來愈廣泛的應用,古老的金屬正日益重新煥發它的青春!